编者按: 初入佛门学佛的善信,对于佛寺周日共修法会的上香礼仪,不太理解。每次上香他们都习惯用民间信仰的方式,举着香不停地摇晃。我特别教了二次,这周上香时稍微好一些。诵经之后,中途休息十五分钟。善信跑来问:“法师,为什么佛弟子要烧香供佛?香有什么特性与利益?” 针对善信的问题,我把旧文编辑发布。文章摘抄修改中的《实用佛门礼仪·供香礼仪》内容,仅供参考。愿以最上香,供养十方诸佛菩萨,供养诸师友,法安道隆! |
香(梵巴Gandha)译为“健达”,是鼻根所嗅之物,有通达一切的意思。“香”是用多种植物原料合制而成,燃烧之后释放出一种特别的气味。上好香料中的芳香,具有净化空气、治疗疾病、去除邪气、秽气、不净等负面异味,转化成为清新、清净、光明的正面气味,适合于人,适合于自然中一切动植物的生长,让供香人和有缘嗅到芳香的人身心愉快、舒畅,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保健之功效。 随着香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人们习惯用香来计时、供神、供佛、祭祖,以香来表达自己敬上尊下的心意。所以,烧香的风俗习惯就这样慢慢地流传下来。 烧香的风俗,在世界各国各地的人群中都非常盛行。不论是东方、西方的宗教文化都有用香料的风俗习惯,特别是源自古印度的佛教,更习惯用烧香的方式来礼敬十方诸佛菩萨。
佛弟子们上香供佛的目的就是感恩佛菩萨的加被、护佑,籍每日上香供佛的机会向诸佛菩萨学习,时时刻刻反省自己、关照自心、自净其意,以清净、一味、解脱之佛法,净化自己的心灵。人们通过烧香礼敬诸佛菩萨的方式让自己的身心安住在佛法僧三宝的光明中,安住在十方法界里。 佛弟子籍香的洁净与扩散性,观想香的无量功德,把它化为无量清净庄严的香云盖。以自己一念清净之心,供养十方诸佛菩萨以及法界一切众生,祈求今生智慧与福德圆满,所有供养三宝的功德成为自己了生脱死的助道因缘和菩提资粮。
二、香的特质
香有自己的独特性,最明显有三种特性:
1、熏习性:靠近香的一切事物都会被其熏染,带有它的味道。所以,佛教经典中常用“香”来比喻一切众生好的品质。
2、扩散性
香具有扩散性,把香燃烧之后,它会随风自然飘散在天上与人间,所谓“香飘万里”。佛经中常常用“香花云”来形容香的扩散性,如《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大一五·六九五上)说:“愿此华香,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化佛并菩萨,无数声闻众,受此香华云,以为光明台,广于无边界,无边作佛事。”
3、无常性:香从有形的固体物质经过焚烧之后,转化为不定的烟香,当香气飘荡在云天外的时候,香的无常性就显示出来。正因为香的无常性,让修学佛法四处参学的行者闻香而悟道。
中国汉传佛教禅宗有一个著名的“梅花悟道”公案:一个非常精进的比丘尼师父,四处参禅访道。一天,外出访道回来,闻到梅花芳香而悟道。于是,她写下这首著名的开悟诗偈: 这就是一个学佛的出家尼师,把参禅悟道与花香结合在一起的最佳事例。由于学佛者心心念念都在“参禅”,身、口、意三业都在解脱生死的道上用功,才会觉悟真理,心融万物,与真理相契,与道相应。 由“梅花悟道”公案可知,一个人内心清净庄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从一介凡夫开始接触佛教,因宿世善根而皈依佛、法、僧三宝,受持在家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包括不吸食一切毒品”,进入佛门老实修行。
日积月累,闻思佛陀正法,对“生命由名、色法构成”逐渐认识,并开始认真实践。从多烦多恼,经过闻、思、修慧而“少烦、少恼”,直到证悟菩提,成为无烦无恼、了生脱死的圣者,这是一切众生内在的“心香一瓣”。 请问:你认识到自己内在的心香了吗?心净众生净,心净国土净。在在处处,一片芳香。你闻到了吗? 温馨提示:有人入佛寺宝山,却不识宝藏。不但空手而归,还造下无数的恶业。因缘和合,受报之时,后悔晚矣。 最后,愿一切有情众生早日闻香悟道,趋向解脱,了生脱死,离苦得乐!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以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
完
————————————————